发布时间:2024-12-31 05:43:32 来源: sp20241231
中新网 衡水9月24日电 题:探访“中国传统村落”堤北桥村:千年古村唱新韵
作者 赵丹媚
伴随着声声清脆激昂的锣鼓声,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门庄乡堤北桥村的戏曲盛宴拉开帷幕。9月24日,在堤北桥村的文化小院里,30多名京剧“票友”早已齐聚一堂。舞台上,由村民组成的京剧艺术团全情投入,其表演水平不逊于专业演员。台下,观众或坐或立,目光紧紧追随着舞台上的精彩瞬间。
8月29日,堤北桥村的文化小院里,由村民组成的京剧艺术团正在表演京剧。 赵丹媚 摄“每到农历逢二逢七,都是京剧社表演的日子,周边村的也会过来,可热闹了。”演奏京胡60多年的村民付彦齐是冀州当地颇有名气的京胡表演家,也是村里京剧社的召集人之一,据他介绍,京剧在堤北桥村已传承近百年。
自付彦齐记事起,村里就传唱京剧。“演唱的都是大家熟知的曲目,像是《四郎探母》《沙家浜》等,现在还加入了反映生活新变化的小段。”付彦齐说,还有京剧票友是自媒体博主,每次举办戏曲活动,都会来直播。
如今,京剧已成为堤北桥村的一个文化符号。千年古村落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滋养了村民对于文化活动的热爱,架鼓、秧歌、京戏表演等传统曲艺文化在村里“文化小院”中绽放异彩。其中,72番架鼓始于明末清初,已有近400年的历史,目前仍保留了40余番曲目。
堤北桥村始建于距今约3000年前的西周时期。据传,有一张姓船商路经此地,船只搁浅,便卸货上岸留居于此,“逐水草而居”,世代生息繁衍,发展成村。
行走在堤北桥村,漫步在错落有致的鱼形街上,聆听丝竹之声,也感受青砖灰瓦之间古建筑的静谧之美。
明清时期,堤北桥村的街道布局呈鱼状,故称“鱼形街”,也取“鲤鱼跳龙门”之意。据堤北桥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程宝才介绍,“鱼形街”呈东西走向,西部石家大院是鱼头,附近有学校,程家大院位于鱼腹部,傅家大院为鱼鳍,其余居民处于鱼尾部。石家大院出了三品大员石九奏,程家大院出了“文魁”“武魁”,傅家大院出了武略骑尉傅明远等名人。
8月29日,堤北桥村的程家大院仍保留着原始布局。 赵丹媚 摄“‘一村十进士,十户一举人,五户一秀才,户户有处士’就是当时鼎盛景象的写照。”程宝才说,堤北桥村是当时有名的“秀才村”。主路两侧保留的传统民居均为清代建筑,大部分宅院仍保留着老宅的布局。
而这样的崇文重学风尚,也一直延续至今。“咱们村家家户户都看重孩子学习,每年高考的学生有近一半考上名校,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好学村。”程宝才说,如今,村里仍保留写有“武魁”“文魁”“荣歌鹿鸣”的牌匾,以此激励村民不忘先祖,尊师重道。
程宝才说,村里保留的传统民居均为清代建筑,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对古宅加强修缮保护,还原了古居风貌。现保存较完好的有10余处,其中,较有特色且仍有人居住的有石孟豪家老宅、付兴云家老宅、程兴华家老宅等。2016年该村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古村落名录,2021年被授予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传统古村落”这张文化名片逐渐叫响。(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