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科调整,如何越调越优?

发布时间:2025-01-08 01:51:14 来源: sp20250108

  材料智能技术专业、咖啡科学与工程专业……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陆续新设了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完善高校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等5部门印发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提出,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如何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完善高校学科设置调整机制?本期报道特邀高校相关负责人、新增专业相关负责人等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共同探讨。

  ——编  者

  

  主持人:

  本报记者  曹雪盟  丁雅诵

  嘉宾:

  浙江大学副校长  王立忠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  张男星

  北京科技大学副校长  王鲁宁

  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院长  杨学虎

  

  面向关键领域

  服务国家发展

  记者:目前我国推进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的步伐正在加快,调整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王立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学研究不断向综合交叉领域发力。这样的发展态势,要求我们必须深化学科专业改革,适应大科学时代的知识生产和传播需要,培养更多拔尖创新人才。学科专业调整是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的再部署,对加快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张男星: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程度不断提升,如何从规模增长转向质量和效益增长,如何优化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成为摆在眼前的问题。因此,高校学科专业调整也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学科专业是开展有组织人才培养、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的“四梁八柱”。只有推动高校所设学科专业与产业发展相适应,推进高校学科知识体系及教学与当前的技术变革相适应,才能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记者:当前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的着力点和方向是什么?

  张男星:学科专业调整的主要方向,一是服务国家发展,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二是面向科技发展关键领域,支持高校面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命健康、能源等关键领域布局学科专业;三是面向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差异化、侧重化布局学科专业,实现学科专业与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相互匹配、相互促进;四是突出高校自身特色优势,深化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做强做优特色学科专业。

  王鲁宁:作为今年首设的24个新专业之一,北京科技大学材料智能技术专业,是响应国家对新材料技术发展的需求、主动适应新材料研发模式变革而设立的。具体而言,就是构建以材料科学和先进制造为基础、人工智能全面融合、数据科学前沿引领的学科体系,培养交叉学科复合型人才。

  杨学虎:云南农业大学于今年获批首设咖啡科学与工程专业。云南是全国最大的咖啡种植和生产区,种植面积和咖啡产量均占全国98%以上。这一专业的设立,主要为了服务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培养咖啡领域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同时通过培养专业人才,推进产业发展及国际合作。

  突出优势资源

  培育特色学科

  记者:在调整过程中,如何突出特色、提升优势?

  张男星:突出学科设置特色,首先应当冷静对待社会关于学科专业“冷热”的偏向。近年来,新增专业中,工科专业占比较高,且较多集中在人工智能、物联网工程等领域,个别高校在办学竞争形势等压力下,紧跟新产业、新技术的发展,但对适合自身办学实力与特点的专业设置需求缺少理解,跟风增设了一些“时髦”专业。学科专业的增减应当从高校自身的分类及办学定位来审视。

  另一方面,突出学科专业特色、优化优势学科生长环境,需要依托学科治理。良好的学科运行机制有助于将不同学科的生长要素集结起来,增强学科要素之间的互动,在促进学科整体发展的同时,为优势学科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

  王立忠:浙江大学不断推动学科调整与融合、促进前沿与交叉学科发展、引领学科范式创新。主要举措有3个方面:一是优化学科群结构,动态调整增设集成电路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布局体育工程学、工程教育学等新兴二级学科;二是增强学科内生活力,以“破零散、破壁垒、破同质化”的理念建立管理架构和协调机制,围绕工程类专业学位开展整建制调整;三是培育形成新的学科增长极,结合国家新设置交叉学科门类和学科专业目录修订工作契机,自主审核增列人工智能、海洋技术与工程2个博士授权交叉学科。

  记者:今年获批的新专业,目前招生和培养情况如何,在资源优势、课程设置等方面有哪些特点?

  王鲁宁:北京科技大学材料智能技术专业今年招收45人,目前已全部招满。该专业的主要课程包括数据与数据库技术、智能材料设计、计算材料学等,既涵盖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关键技术,又涉及材料科学的应用,体现了多学科交融和创新。

  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依托北京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我们汇聚起跨国界、跨单位、跨学科的优势教育资源,实行“学生+校内本科导师+国际本科导师/企业本科导师”的培养模式,拓宽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此外,学生还可以参加“材料智能软件基础与创新大赛”等素质拓展活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杨学虎:云南农业大学咖啡科学与工程专业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特色专业,培养能够在咖啡行业及相关领域从事生产管理、工程设计、品质控制、经营贸易、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在课程设置上,咖啡相关特色课程是一大亮点,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个性化选择。此外,学校与国内外近40家高校、科研机构和咖啡龙头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有多个国家级和省级教学科研平台,并在校外设立了一批咖啡种植加工实训基地,为人才培养提供支撑。

  注重问题导向

  完善保障体系

  记者:新专业设立之后,还有哪些配套措施需要跟上?

  杨学虎:为保证咖啡科学与工程专业师资力量,我们组建了由云南省咖啡现代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岗位专家牵头的专业教师团队,同时聘请行业领域内具有丰富生产和科研经验的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企业专业人士兼职授课。后续还将引进省内外优秀银龄教授、行业技能人才等,进一步优化师资,并开展国际教学师资合作。

  王鲁宁:教学支撑条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将依托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前期科研及教学设施基础,结合学校相关建设经费、贴息贷款设备更新项目、中央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基金、学院自筹等多种渠道,不断改善材料智能技术专业的教学设施条件,为相关课程实验和上机提供软硬件环境支持。

  记者:进一步做好学科专业优化调整,还需关注哪些方面?

  张男星:一方面,应加强学科专业发展规划,有关行业部门要适时发布区域重点产业和行业人才需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及行业部门要建立人才需求和预警数据库,将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与人才需求联动起来。另一方面,应继续施行专业设置预申报制度,加强专业设置的前瞻性和准确性,推动高校从专业增减的零散状况走向建立健全专业设置的有序机制。

  王立忠:在学科专业设置上,应注重问题导向、关键任务引领,进一步集聚资源向学科重点领域倾斜,促进学科建设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资源环境融合发展。同时,进一步扩大学科交叉和交叉学科拔尖创新研究生规模,提升学科交叉研究及育人成效。

  《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22日 14 版)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