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蜀文明将闪耀上博东馆

发布时间:2024-12-28 03:45:12 来源: sp20241228

原标题:古蜀文明将闪耀上博东馆

1月29日上午10时,随着商代晚期黄金面具和竖披发青铜人像分别由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开箱布展,汇集了全国28家文博考古机构的363件文物全部就位,等待在2月2日开幕的“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上与观众见面。

作为上海博物馆东馆的开馆大展,这次展览汇集了最新考古发现、最新文物修复成果,是迄今为止古蜀文明考古出土文物在四川省外最大规模、最高规格的阵容。展览利用东馆的一楼和二楼两个临展厅约2000平方米的空间,分“天行乾道”“地势坤物”“人和明德”三大主题,向公众全面揭示古蜀文明的面貌、内涵和特点,呈现中华文明发展的多元一体和开放包容特性。

“三星堆和金沙是我国最近几年最热门的考古新发现,再加上东馆开馆,大家的期待值很高,所以我们上海博物馆必须呈现一个重量级的展览。”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告诉记者,在1月27日至29日开放预约通道的三天里,每天8000个参观名额在5分钟内被一抢而空,这足以表明广大观众的期待。

作为此次展览的重点展品之一,竖披发青铜人像受到了关注。这件商代晚期的文物于2021年在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八号祭祀坑出土,浓眉大眼,鼻梁高挺,膝盖弯曲,呈半蹲状。微微翘起的臀部和粗壮的腿部肌肉让这个青铜人显得颇为健硕。

上海博物馆青铜研究部研究馆员胡嘉麟向记者介绍,与当时中原地区较为成熟和抽象的青铜艺术有所不同,商代晚期的长江流域有着比较写实的艺术特色。

与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相呼应,上海博物馆东馆率先开放的“中国古代青铜馆”,将为观众呈现海内外体系最完整的中国古代青铜器陈列。展厅以中国青铜工艺的发展史为线索,分为萌生期、育成期、鼎盛期、转变期、更新期、融合期、复古期七个板块,展品充分表现不同时期青铜工艺的特点。目前的最新陈列精选500余件展品,反映了公元前18世纪夏晚期至公元19世纪中叶清中期的3600年间,中国古代青铜器发生、发展、演变的历程。

与此同时,历经三年策划,两年拍摄的“邂逅三星堆——12K微距看国宝”全球巡展也将在上博东馆三楼亮相。展览通过“触梦”“邂逅”“灵动”三个部分,展示12K超高清文物数字影像、三星堆考古发掘历程以及国内外艺术家创作的三星堆主题的当代艺术作品,综合运用科技、音乐、绘画、艺术等多种表达方式和传播手段,为观众提供视听感多角度互动式、体验式、沉浸式全新文化体验。

“上海博物馆东馆开放后,将定位于中华文明的展示窗口;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则更多聚焦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褚晓波说,“一个是中国艺术窗口,一个是世界文明之窗,希望观众可以在参观过程中感受到国际风范与东方神韵的交相辉映。”

(本报记者 任鹏 颜维琦)

(责编:王连香、李楠桦)